您现在的位置:紫荆医院 > 新闻动态 > 紫荆动态 >

70年代:赤脚医生,70年代的温馨记忆

来源:紫荆医院编辑:北京男科医院24小时热线:010-65279999 QQ:465279999时间:2009-09-07

  1968-1985年,在国人的记忆深处,对“赤脚医生”这个带着乡土气息的词语,觉着既亲切又敬重。因为广大的赤脚医生队伍曾经为中国农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曾经在国际上引起强大反响。

  这是一群“农村养得起的医生”

  “赤脚医生”从1968年首次见诸报端到1985年卫生部决定停用这一称谓,在中国医疗史上存在了近20年。20年间,数百万名这样的医生生活在乡村和田间地头,没有纳入国家编制却在具体实践着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为六亿农民提供着最基础的医疗服务。

  中国这种低投入、广覆盖的基础防疫和医疗救助体系,也广受国际肯定,组成世界医疗卫生史上辉煌的一页。

  “赤脚医生”这一名词见诸于报端是在1968年,自此,中国的这支乡村医疗队伍广为人知,被国人亲切地称为赤脚医生。其实,它的真正诞生是在1965年时任卫生部长与毛泽东主席的一次谈话之后。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医疗和医yao匮乏的状况一直是党和国家焦虑的问题。1965年1月,毛泽东和中央批转了卫生部关于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基层的报告,“很多医疗专家纷纷响应,像著名的胸外专家黄家驷、儿科专家周华康、妇科专家林巧稚都加入其中,深入农村送医。到1965年上半年,全国城市共组织了2800人下农村巡诊。”现任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家指导组组长的李长明说。李长明曾经是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司长。

  “然而,医疗队密度再大的穿梭巡医,与居住过度分散的农民的求医渴望相比,仍无异于杯水车薪。治疗周期所造成的暂时性还只是个表面理由,使医生无法居留乡下的深层原因却是致命的,”对中国赤脚医生做过深入研究的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念群说,“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他知道这种流动性医疗措施只有雨过地皮湿的效果,农民怎样才能拥有固定的医生?这是他的一块心病。”

  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当时,中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去了75%。当这样一组数字被毛泽东知悉后,他发怒了。

  李长明曾问过钱信忠,据他转述,毛泽东当时站起身来,严厉地说:“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yao。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随后,经短暂培训的农村稍有文化的赤脚医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靠“一根银针,一把草yao”服务乡民,构成那个年代一幅幅既温馨又生动的画面。

  “赤脚医生”一词于1968年首次见诸报端

  1965年,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开始实施速成培训,王桂珍成为江镇公社第一批28名卫生员之一。在经过短短4个月的培训后,王桂珍背起yao箱,走村串户为村民们看起了病。上海浦东新区卫校退休教师黄钰祥,1953年从苏州医专毕业被分配到江镇公社卫生院,经过两年的乡村医疗实践后,1965年底开始参与培养当地赤脚医生。他成了王桂珍从医的第一位老师。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普及农村医疗卫生的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在全国各县成立人民医院,在公社一级成立卫生院,村里设卫生室,构成农村三级医疗体系。同时卫生部着手组织对农村知识青年的医学培训以充实村卫生室,一个“半农半医”的群体由此迅速崛起。

  1968年夏天,上海《文汇报》刊载了一篇《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文章,文章实际是一篇关于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培养赤脚医生的调查报告,介绍了黄钰祥、王桂珍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事迹。同年第三期《红旗》杂志和9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都全文转载,也就是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毛泽东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王桂珍则被看做“赤脚医生”第一人,她的形象还被印在了1977年上海发行的粮票上。

  黄钰祥说,这是在农民中自行叫起来的,因为南方的农村都是水田,种水稻的,只能赤脚下水田,所以赤脚就是劳动的意思,赤脚医生就是既要劳动也要行医。

  赤脚医生的兴起是与当时在全国普遍开展的农村合作医疗密不可分的,赤脚医生是合作医疗的忠实实践者。新中国合作医疗的典型是一个叫覃祥官的人在鄂西长阳土家山寨创造的,1966年8月10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乐园公社杜家村大队卫生室”挂牌了。覃祥官主动辞去公社卫生所的“铁饭碗”,在大队卫生室当起了记工分、吃农村口粮的“赤脚医生”。农民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医疗费,大队再从集体公益金中人均提留5角钱作为合作医疗基金。除个别老痼疾病需要常年吃yao的以外,群众每次看病只交5分钱的挂号费,看病吃yao就不要钱了。覃祥官首创的看病吃yao不花钱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毛泽东亲笔批示和《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该制度在全国90%以上的农村推广,惠及亿万农民。

  《赤脚医生手册》因其实用性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热捧

  1969年出版的《赤脚医生手册》,图文并茂,简直就是一个“全科医疗医yao”宝典,从常见的咳嗽、呕吐到复杂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从灭蚊、灭蝇的防病知识到核武、生化武器的防护;从针灸、草yao到常用西yao,无所不有。

  68岁的退休教授金滔告诉记者:“《赤脚医生手册》不仅是农村医生的读物,那时候,城市居民几乎家家都有这样一本书,很方便。当时孩子小,经常犯些小毛病,习惯从手册里找对策,像积食了怎样捏脊;出水痘了怎么办;得了口疮用什么yao,都是从手册里学的。看,这本书都被我翻烂了。”金滔手里这本厚厚的《赤脚医生手册》书页泛黄,有些撕裂的书页被仔细地粘合起来。

热点文章 /Hot articles

北京紫荆医院怎么样?
北京紫荆医院怎么样?
北京紫荆医院是一家专业正规治疗男人疾病的医院,秉承…[详细]